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30401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一、专业介绍
(一)历史沿革
美术学专业是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最早成立、发展奠基的专业。始建于1949年,1996年开设美术教育专科专业,2007年美术教育专业被评为郑州市重点示范专业。2005年至2007年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美术学本科专业,学校升本后2011年开始独立培养美术学专业本科生。2014年美术学专业开设中国画、油画、数字绘画、数字摄影四个专业方向,2019年经专业调整,不再开设各专业方向。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郑州市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和艺术工作者。
(二)特色优势
美术学专业针对基础教育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制订了“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在一年级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学习有关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相关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年级进行分模块学习,开设有中国画、油画、书法、版画、综合材料工艺制作五个专业模块,进行为期三年的深入学习。形成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完整教学体系。
美术学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8人,其中博士4人,外聘中学教师4人;形成了以高职称为核心,以讲师职称为主力且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教师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1项,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展览近200项。开展本科教育以来,连年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中教师和学生均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学生获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二等奖多项,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植根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美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教育研究与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5年左右,能够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为中原地区各地市、县、乡中学的美术学科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者。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的目标:
目标1
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家国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情怀,具有仁爱之心和依法治教的意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彰显师德品质,展现良好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目标2
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综合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解决中学美术教育教学问题,能熟练驾驭美术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美术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规律自主研发课程和教材,拥有良好的创作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人文艺术素养。
目标3
具有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具有较强的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班主任工作实践能力和组织主题教育与美术社团活动等综合育人能力。能够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有机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教育和引导。
目标4
具有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紧跟新时代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发展需求,掌握国内外美术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并逐步成长为中学美术优秀教师。能在学习共同体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具有发展成为卓越教师的潜质。
三、毕业要求
根据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标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8个方面,制定了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的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师德规范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具体要求如下:
1.1【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并在教学实践中外化为行为,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1.2【立德树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立德树人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和方法,明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3【职业道德】明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掌握并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道德规范问题,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做到依法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2.教育情怀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中学美术教育事业。认同中学美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艺术素养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具体要求如下:
2.1【职业认同】热爱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熟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认同美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理念。
2.2【教师观念】具备丰富的人文底蕴与艺术情怀,正确的价值追求,理解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具有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审美素养,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爱岗敬业,诚实劳动,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2.3【学生观念】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利及个体差异,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对工作耐心、细心,乐于为学生成长创造发展条件和机会,做学生知识学习、品格锤炼、思维训练、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体要求如下:
3.1【学科基础】具备扎实的美术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等学科内涵;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2【学科应用】理解美术学学科知识体系,掌握不同美术门类的基本创作方法,形成正确的学科观。
3.3【实践创新】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河南地方美术文化传统有一定的了解,具备视觉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具有艺术创作能力。
4.教学能力
具备扎实的“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具有基于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熟悉中学艺术课程标准,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科学教学设计、能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4.1【教育基础】了解学科认知特点,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内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4.2【教学技能】具有扎实的“三字一话”技能等教学基本功,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应用要领,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3【教学体验】掌握中学美术学科认知特点,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情,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开展学业评价,获得积极教学体验。
4.4【教研能力】能够结合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整合地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掌握针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初步研究,获得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方案,具备开展教学研究和撰写教研论文的基本能力。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具体要求如下:
5.1【德育理念】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掌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能够有意识的开展德育工作。
5.2【心理辅导】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初步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3【班级管理】获得班主任工作体验。理解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具备班级组建、活动组织、中学生成长指导、家校沟通等班主任工作能力和素养,掌握共青团建设与管理方法,能够组织班会、主题教育等活动。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综合利用多种资源全面育人,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美术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具体要求如下:
6.1【育人理念】具有育人为本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特点。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6.2【课程育人】理解美术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发掘美术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掌握美术学科育人的途径与方法,能够结合美术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6.3【活动育人】理解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设计并组织美育活动、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获得综合育人的积极体验,实现以美育人。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中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新时代美术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美术教育教学与创作研究中的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7.1【职业规划】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握国内外中学美术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制定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7.2【反思改进】理解教师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初步具备教学反思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提出改进思路,获得教学反思体验。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各种沟通方法和技巧,具备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具体要求如下:
8.1【沟通能力】具备阅读理解、语言与文字表达、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与处理等沟通交流基本技能,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中与不同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8.2【合作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掌握团队协作学习技能,在教研活动、观摩互助、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教研实践中,与同伴共同学习成长。
表1:美术学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1.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
2.学生在规定的弹性学制内修满160学分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美术学、教育学
六、核心课程
素描形式语言、色彩形式语言、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学科教学论、书法基础、民间工艺制作、中学美术教学设计、设计基础。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八、毕业学分要求
修满规定学分,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方面达到要求。毕业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平台51学分,专业课程平台61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平台20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平台28学分。
九、课程开设一览表
(一)通识课程平台
通识课程平台共51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平台42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平台9学分。
(二)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共61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平台12.5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24.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平台24学分。
(三)教师教育课程平台
教师教育课程平台共20学分,其中必修16学分,选修4学分。
(四)实践教学课程平台
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共28学分。
十、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表8: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图矩阵
注:1. H表示高度关联,M表示中度关联,L表示低度关联;
2.同一课程分学期开设的仅出现一次,比如大学体育1、2,可列为大学体育;
3.专业选修课程也需要在本表格中体现。
拟稿人:常凤霞 审核人:周弘宇 学院院长:张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