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郑州师范学院承办的“AI绘画的共生探索”作品展在郑州师范学院美术馆开幕,展期至5月16日。郑州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朱军,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郑州日报视觉部负责人王河宁等嘉宾出席开幕式。郑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斌,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罗丽丽,党总支副书记李莉,美术学院副院长周弘宇,以及几十名美术学院专业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科技、艺术盛事。展览从7万幅AI画笔绘就的绚烂星河中撷取最闪亮的作品,为师生打造出一场横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的美学盛宴。
首先,由郑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斌致辞。郑部长对所有莅临的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感谢郑州市委宣传部搭建的艺术与AI交流的平台。希望今后能针对人工智能继续加强与郑州师范学院的深度融合,挖掘社会资源,打造集教学研发、艺术创作、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接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分享了自己使用AI的创作历程,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探讨,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沈教授通过作品《红尘水滴》、《天涯书境》、《羽华初绽》、《恒墟之刃》的案例分析,阐释了他的创意创想和美学逻辑。沈教授强调AI绘画不仅是一种工具创新,更是关于创造力本质的深度对话。AI绘画突破传统绘画的时空限制,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即时创作,构建出“创意引导—算法迭代—美学评判”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发对艺术教育现状的深思。沈教授鼓励要借助AI提高效率,做超能教育,建立批判性思维和独特审美,实现人机协同碰撞的美感。
随后,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郑州日报视觉部负责人王河宁分享观展感受。王主席表示人工智能是对艺术表现手法的重构,要建立“驾驭而非依附”的AI使用哲学,采用多种AI智能与艺术融合的方式,实现从二维平面到四维空间的艺术表达的突破。
最后,郑州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朱军做总结发言,为我们解读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与郑州地区AI智能相关的调研和规划。目前,建立的黄河AI艺术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与黄河文化艺术发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文化发现—科技转化—价值创造”的良性生态,对产业价值进行重构,赋能城市建设。
本次“AI绘画的共生探索”作品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艺术世界的大门,开拓了师生和广大观众的视野,为大家提供了近距离感受AI艺术魅力的机会。作为AI与艺术深度对话的窗口,推动了跨领域合作,为艺术教育注入新思维,揭示了人机协同创作的美学潜力与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