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是通过水作为媒介对墨进行不同程度的浸释以求得墨色丰富变化的技巧,追求墨的氤氲变幻和墨色层次,且注重意境神韵的表达,讲求意在笔先,不求形似,具有飘逸潇洒的情趣。刘志阁老师写意花鸟水墨画,既有传统的笔墨之韵、风雅蕴藉,也呈现出一种开拓性的现代审美特征。其作品在意境、气势和神韵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一种难得的精神高度。与其豁达潇洒的高情远志相向。恒静悟静不仅体现在书法之上,更体现在刘志阁老师的画作之下,静静体会吧!
刘志阁,号砚田耕夫、杏山土著、耕夫等,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郑州高校特聘高级人才,中央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美术作品先后被中央美术学院、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大展并多次获奖。
为人寡言、务实,不善交际、应酬。不在意名利得失以及所谓的职位、头衔、名号。修德养心,表里如一。常以展纸挥毫、与笔墨交欢为乐事。以豁达、潇洒的超然境界处事,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看淡身外之物。
佳作
《课徒小品(1)》
(60CMX45CM)
《课徒小品(2)》
(60CMX45CM)
《课徒小品(3)》
(60CMX45CM)
《课徒小品(4)》
(60CMX45CM)
《课徒小品(5)》
(60CMX45CM)
《课徒小品(6)》
(60CMX45CM)
课徒碎语
德、艺、技
“德”是做人之根本。“无德不成画”、“画如其人”是“画”与“德”的结合,是人品的展示。
“艺”是对生活的心得体现,是“道”与才情的结合,是才情的流露。“搜尽奇峰打草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命的写真。
“技”乃展现“德”与“艺”的必要手段,不是绘画的目的。
花鸟画的研习过程,是废纸的过程。在成捆的废纸堆中,却隐含着作者的大量时间与金钱、才情与心血、欢乐与苦闷,在大多成为暖手、暖身的红焰之后,留下的也暂时能够暖心,未必就是精品,大多最终沦为案头试笔墨、控水份的纸片,个中滋味非常人所能体会。
“知古人到处”,“到古人未到处”。
“知古人到处”,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对教室里的各位而言是基本功的磨练必须的,五十岁以前的时间未必够,几千年的沉淀需要多少年才能通解?所以不能轻言通解古今。
“到古人未到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发展。是希望,也是宿命,是一条艰难的路。“高处不胜寒”不是坏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该做些什么?
绘画需要重复,若一直是重复便无意义,思维、题材、手段的长期的重复,就会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停滞不前是最可怕的事,不管是重复自己或重复先贤,没有了发展与开拓谈何前景。